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什么)

2024-03-28 20:53:00 生活常识 13

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流石滩的形成机理:流石滩是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流石滩的特征: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的西部山地。这里年均温在-4℃以 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流石滩上植被稀少,没有茂盛的草甸,更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特征。流石滩上的植物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强大的根系是为了适应了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流石滩的形成条件大致可归为以下四点:(1)岩性坚而脆,并存有裂隙。(2)要有水分存在,并能够渗透进裂隙。(3)强烈的昼夜温差,气温在0℃上下持续波动,发生冻融作用(风化作用)。(4)发生重力与潜流搬运,并在地势平缓地带发生堆积。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一:在横断山区贡嘎山的高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会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流石滩地带有一类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看上去,像是一团白色的茸毛球。下图为高山流石滩的典型植被三指雪兔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与贡嘎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A. 高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物质堆积 B. 海拔高、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C. 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 D. 冰川搬运堆积(2)贡嘎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且东坡低于西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地势坡度(3)下列关于流石滩典型植被之一的三指雪兔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色茸毛有利于反射多余的太阳光B. 夜间气温低,白色茸毛有利于保温C. 白色茸毛有利于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D. 白色茸毛有利于吸引昆虫,利于传粉【答案解析】【小题1】C 流石滩是强烈的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冬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了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高山冰雪融水汇成河流时,移动速度较快,物质堆积后,不再移动,A项错误世界最深的洼地是;风力吹动的岩石,移动速度快,风力侵蚀作用强,岩石形成风蚀地貌,不是缓慢移动,B项错误;冰川搬运堆积地貌可能形成在山麓地带,D项错误。故选C。【小题2】B 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雪线下部,贡嘎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的实质是雪线位置的差异。贡嘎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容易受到暖湿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使山坡高段最低温度升高,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导致流石滩位置东坡明显低于西坡。故选B。【小题3】D 三指雪兔子的白色茸毛因其对太阳辐射吸收率低、隔热、吸水的特性,可以反射多余的太阳光,保温和截留植物蒸腾的水分。而白色茸毛不会吸引昆虫,D项错误。故选D.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种生长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1)说明“红石滩”景观的形成需要的条件。(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参考答案】(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展开全文

火山:大地的咆哮

1

/爱情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代,一个叫做米洛的奴隶爱上了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儿卡西娅。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在角斗场上进行最后一次战斗的同时,他的心上人也被迫许配给一个腐败的罗马议员。

决斗结束后,他不顾生命危险独自回到庞贝,想救出心上人。火山引发的地震,使海水倒灌进庞贝,现场一片混乱。同时,漫天的火山灰笼罩了整座城市。最终,他击败了那名贵族,带着卡西娅骑马飞奔逃离庞贝。

只是,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渺小的。面对着漫天盖地的火山灰,二人拥吻在一起,火山灰把他们淹没了。

若干年后,人们在庞贝发现了一对年轻恋人拥吻的遗骸……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而这个故事则是电影《庞贝末日》中的主要情节。历史上,一场火山爆发摧毁了庞贝这座城市,无数鲜活的生命葬身火山灰下,而火山,则是本期“所思”的主角。

2

/出身

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什么)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而这便是火山。

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一系列火山碎屑物,还有冷凝后的岩浆。

世界上的火山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西亚到地中海一带,现今地球上的活火山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这两个带上,而这里也是板块交界处。

究其原因,在板块交界处,一个板块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俯冲下去的那个板块的岩石会因为强大的压力而融化形成岩浆,岩浆会上升并沿着地壳中薄弱的裂隙上升。

而且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壳中会形成大量裂隙,为岩浆喷出提供了大量的通道,也就形成了密集的火山群。

而对于大部分非板块交界处的火山来说,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出的热量也会使岩石融化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

为了解释火山的形成,科学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学说,如地幔对流或地幔柱理论等。

不仅如此,还有理论认为,水是推动岩浆喷发和火山形成的主因。海水顺着海底缝隙流入岩浆层,水在岩浆的加热下沸腾产生气体,气体向岩浆层的高位置运动并聚集,在此地产生压力,最终压力突破地幔缝隙直至地球表面,气体压力推动岩浆也跟随喷出,最后形成火山。

总之,火山的形成和喷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众多化学反应。不仅如此,它的分类也是复杂多样。

3

/分类

对于火山,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分类种类。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其 活动情况,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

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如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如今正处于休眠状态

此外,按照 喷发类型和 火山锥形态和 破坏性又可以将火山分为不同的类型。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超级火山。

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世界最深的洼地是什么)

4

/巨头

超级火山堪称火山中的巨头。 超级火山并没有公认的定义,这一称呼是因2000年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流行开来的,但一些科学家用这个名称描述异常强烈和喷发量特别巨大的火山喷发。

值得一提的是,和普通火山不同, 超级火山没有火山锥,也没有明显的山体,超级火山整体就是一个大高原。超级火山岩浆库深埋于地下,巨大的威力使得超级火山形成不了山体和完整的火山口,只能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个如同陨石坑般的凹陷,被称为 破火山口。

超级火山中储存着巨大的破坏力,爆发规模足以重塑大陆。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十分罕见,而且人类从未见过这类喷发。

超级火山的喷发,可以将火山灰喷洒到方圆6400公里的范围内,火山灰中的含硫物质散布于空中,经过物理化学变化可以导致大气中含有大量硫酸,大致相当于全球每年所有工业含硫物质排放总量的25倍多,还可以使海水温度骤降6摄氏度左右,破坏力极其可怕。

黄石超级火山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距今约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这一超级火山曾大规模喷发,三次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如今黄石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黄石超级火山现今的破火山口为面积达84×45公里的椭圆形,大概占黄石公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可见其规模之大。

这一区域仍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这也是公众所担心的,一旦再次喷发,将是毁灭性的灾难。不过,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地监视着该地区的地质活动情况,它的一举一动都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因此也无需过多担心。

5

/灾难

或许我们不曾亲身经历过超级火山的喷发,但普通的火山爆发却也不容小觑,仍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一次猛烈喷发,摧毁了当时拥有2万多人的庞贝古城并将其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直到18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将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

而位于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在1883年的这次喷发,释放出21立方公里的火山灰,远在毛里求斯岛都能够听到这次喷发的剧烈声响。 该次喷发以及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市,36417人死于非命。原有的喀拉喀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发中消失,甚至导致整个地球平均降温0.6摄氏度。

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威力的6.2万倍,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当烟雾消散以后,可看到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4100米减为2800米。火山爆发的巨响在2500千米之外都能听到。最后甚至导致全球气温平均下降0.53度,1816年全年没有夏天。

全球各地也频频出现恶劣天气,牲口死亡、农作物价格飙升导致饥荒,甚至有迹象表明,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可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由于火山爆发的恶劣天气,很可能就是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考虑到接下来其所带来的一连串连锁反应,遇难者数量可能会高达上百万。

即便如此,这在超级火山的爆发面前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黄石超级火山在220万年前的一次喷发过程中喷射出的火山熔岩达到2450立方公里,喷发物相当于北美五大湖总水量的1/9,火山灰覆盖了当今美国国土的一半。

科学家预测,如果它再次爆发,那么之后大约10年内,地球的平均温度会比现在低10℃。

由此可见,火山爆发绝不仅仅只有爆发的那一瞬间会带来危害,甚至更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效应。

火山喷发的时候,除了极其危险的 炽热的岩浆,更有破坏力巨大的高温火山碎屑流。

火山碎屑流指火山喷出的携带有大量未经分选的碎屑物的高速气流,其起因于火山爆炸式喷发,特点是炽热发光并沿火山山坡贴近地面冲出。

火山碎屑流温度可达1500°F,速度可达每小时100-150英里,它能击碎和烧毁在它流经路径上的任何生命和财物,因此极具破坏力。

除此之外,火山喷发出大量 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这些气体在空气中也可以形成 酸雨,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与此同时,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 碎屑物质,其中较重的会降落在附近并破坏地面基础设施和生命安全,而较轻的则会漂浮在空气中,也就是火山灰,人如果吸入这种高温颗粒物质会 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严重伤害。更有甚者,如果火山灰数量过大,甚至会 掩埋地面物体甚至一座城市,如一开始提到的庞贝古城。

当下落的火山灰与其他自然灾害相结合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时,台风和雨使又湿又重的火山灰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区,约200人死在压塌的屋顶下。

而且,这种细小的颗粒物进入大气运动稳定的平流层后,则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进而降低全球气温,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引发 饥荒以及社会动荡。

所以,火山爆发的危害很大,而我们能做的,除了在火山活动活跃的地区加强监测之外,掌握必要的逃生技巧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6

/福利

但是,火山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有灾难,更有许多福利。

火山附近常有丰富的 地热资源,如温泉或热泉,这就是因为岩浆散发出的热量加热地下水而形成的。正因如此,日本也形成了独特的“温泉文化”。

火山作用的另一个好处便是 制造陆地,形成火山岛。海底火山不断喷出岩浆,冷凝成岩石,如此长期堆积,最后岩石露出水面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与冰岛就是这么形成的,岛上至今还有活动火山不时喷出岩浆。

同时,火山灰中有 丰富的矿产资源,沉降后会形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风水宝地。同时,岩浆入侵地壳并冷凝之后可形成一系列矿床。甚至不局限于此,火山爆发喷出的气体再凝结为固体也可以形成矿产资源,如硫磺,雄黄,雌黄等。

此外,火山也可以带来更多潜在的价值,如丰富的 旅游资源。 如黄石超级火山所在地早已经开发为国家公园,每年黄石公园旅游人数在2500万人次上。

回首往昔,火山作用对地球原始大气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此后,这些大气成分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如今的大气成分。

7

/永恒

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火山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我们的同时也在造福着我们。只有 趋利避害,才能实现与火山的和谐共生。

或许,我们无法与火山实现 永恒的和谐共生。但是,正如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情感却可以永恒。不管是爱情也好,亲情也罢,愿你能拥有 永恒的感情。

旱灾:大地的饥渴

1

/为“我”正名

看到“旱灾”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不知道你会不会把它简单地认为它就是干旱。“旱灾”的全称是“干旱灾害”,虽仅有两字之差,二者却截然不同。

干旱是指因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 持续水分短缺现象。干旱灾害则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常30天以上),降水量 比常年同期的平均状况偏少,并导致 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例如华北地区的“春旱”对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可以称作旱灾。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常年干旱,当地的生产生活早已适应了这种干旱的环境,对干旱的耐受程度较高,因此这里的干旱一般不能冠以“旱灾”之名。

2

/“我”的来历

想必现在屏幕前的你一定会觉得“旱灾”就是由气候因素造成的。不错,的确如此。气候是导致旱灾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不过,主角当然是要压轴出场的……

其实可以造成旱灾的远不止气候因素。既然这里面存在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所以有必要从 “供”和 “需”两方面来探求原因。

人口的聚集、经济的高速发展、因农作物需水量大、灌溉设施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农业生产高需水量等均会扩大水资源的需求量。但同时,一些令人忧心的浪费与流失现象也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消耗量。

屏幕前的你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节约用水呢?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永远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际行动,看似微不足道的节约累积起来便足以为地球节约许多水。粗略算起,假如世界上每个人每天都能节省一滴水的话,那么便可以为地球省下六百吨水!

但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直接的,更有间接的。诸如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引发的 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均可能加剧水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有时,大自然也会浪费水。 起伏大的地形、 易透水的岩性、 多裂隙的构造、 发育差的土壤、 强烈的蒸发、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导致的淡水咸化等均可以导致蓄水能力降低,可利用水资源的损耗量增加。

而其中某一些原因在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地尤为明显。虽然气候比较湿润,但因地表水经常会渗漏到地下排到地下水位更低的地区,地表存不住水,因此会带来旱灾。

正因为水资源主要存在形式的问题,该地区(尤其是山区)水资源的“供”是一件麻烦事。不仅如此, 水利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会影响水资源的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以冰雪融水、河流上游来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地区,如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如果 融雪量或来水量减少,就会造成干旱甚至引发旱灾。

但对大多数旱灾来说,这些都是次要的,气候才是造成旱灾的主力,尤其是在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地区。

3

/“我”与气候的渊源

正常情况下,剧本应该是这样的。

夏季风进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所以,这也就有了华北地区的“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之说。

可是,受到复杂大气环流以及下垫面的影响,各年夏季风的强弱往往是不确定的,它的进退也是充满变数的。

如果夏季风势力强,前进速度快,到达北方时间较早、徘徊时间长,就会导致北方地区降水偏多,出现北涝南旱;如果夏季风势力弱,则前进速度慢,在南方徘徊时间较长,导致南方降水偏多,出现南涝北旱,北方则可能出现春夏连旱的情况。

但是,导致某一地区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的原因可不仅仅是夏季风的功劳,这其中也有许多复杂的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作用。

以今年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为例,北非-伊朗高压向东发展和大陆高压连成一片,甚至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强联手,形成一个异常强大的高压带。它们阻绝了台风的发育及北进,使夏季风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也就导致了大范围的高温酷暑干旱天气并引发旱灾。

而全球气候变暖无疑也增加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使得诸如旱灾等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大。

4

/“我”干过的坏事

我国是世界上旱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10到2019年期间,我国旱灾受灾面积为7838千公顷,旱灾绝收面积为1113.6千公顷。

不仅在我国,旱灾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常见。

1968—1973年,非洲大旱。涉及36个国家,受灾人口2500万人,逃荒者逾1000万人,累计死亡人数达200万以上。仅撒哈拉地区死亡人数就超过150万。因为干旱,水源严重不足,粮食歉收并引发饥荒。

可是,严重的旱灾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缺水缺粮、经济损失这么简单,甚至可能会 加剧社会动荡 ,动摇政治基础 。

明末崇祯1637~1643年间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这次特大旱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单单看冷冰冰的文字似乎无法感受到其严重性,而来自中国气象网的这组动图便直观地展现了当时旱灾之严重。

可是,这还没完。旱灾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会更为致命。诸如 森林火灾、土地荒漠化、植被加速退化、海水入侵等,还有可怕的蝗灾。

不妨先来感受一下漫天蝗虫飞舞的场景……

据估计,2020年东非蝗灾爆发期间一共约有4000亿只蝗虫,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85亿美元,并引发了大范围的饥荒。令据估计,每平方公里可聚集1.5亿只蝗虫,即使是小型虫群,每天也能吃掉3.5万人的食物,足以见其杀伤力。

诚然,蝗虫大规模爆发与其 自身的习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干旱的气候条件无疑是诱发蝗灾的“主力”。

究其原因,旱灾时 期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较低, 有着适合它们产卵的条件。并且干旱时地表植被稀疏、河湖干枯,导致大片低洼地裸露,为蝗虫提供了 众多产卵地。 不仅如此,此时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 生长较快且生殖力较高。更何况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它们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这也就导致了旱灾时易引发蝗灾。

更可怕的是,旱灾还可能会 引发瘟疫。唐天宝末年到乾元初,公元8世纪中期,连年大旱,以致瘟疫横行,全国人口由原来的5000多万降为1700万左右。

由此可见,旱灾的影响绝非干旱缺水那么简单,甚至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灾害。因此,有必要来提前预防旱灾以降低其危害。

5

/防“我”于未然

既然清楚了旱灾出现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对症下药”。在一些主要因自然原因造成干旱的地区,我们虽然无法根治旱灾,但是却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发生频率。

既然不稳定的气象因素往往是诱发旱灾的常见原因,因此可以 加强气象监测并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旱灾。我国的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旱措施。

但是,气象预报留给我们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有必要以不变应万变,平时就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应对潜在的旱灾威胁。

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但是,建成水库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充分发挥水库在调节水资源方面的作用。

而通过 跨流域调水 则是缓解其空间分配不均问题的良方。诸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均有效缓解了输入地的缺水问题。

针对旱灾可能引发的粮食危机, 加强粮食战略储备以及 耕地资源保护是重中之重。但同时,为保障干旱时期的粮食灌溉,同时也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完善如灌渠等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也是重要举措。灌区应进行 有效的灌溉管理, 注意渠道防渗, 加强用水管理,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不仅如此,还可以尝试采用 喷灌、滴灌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而在以色列,为了适应当地的干旱气候而发展出的节水农业便是其应用的典范。例如根据需要,大田滴灌供水量可控制在每小时1至20升水的范围内,水利用率最高可达95%!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既然提到了,那就多说几句吧。以色列非常重视 科技,通过农作物的杂交与基因的改良、留优去劣,培育出了各类可以 抗旱抗病的品种,同时其本身的农业生产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为 节水作物,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如著名的椰枣。

在农业中,还可以通过 完善耕作制度、覆盖地膜等方式来达到目的。当然,不仅仅是农业,在工业生产中同样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改进设备等减少水资源损耗。

人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还需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而 植树造林、涵养水土 不失为一种良策。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不仅能 调节径流,延缓其排出该区域的速度,更可以 净化水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净化水质。

可是,仅凭节约是不够的,还需要探索其它形式的水资源。其中一种便是 人工降雨。它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通过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从而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还有 海水淡化技术。不过不要小瞧了它,它贡献了以色列三分之一的用水!

除此之外,还可以 适量开发地下水资源。当然还有听起来更不可思议的——利用冰川。虽然听起来很玄幻,但是这并不新鲜。

早在1975年,沙特法依尔王子便开始着手构思将南极冰川运到沙特,他的科学顾问们考虑了沿途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飓风、海域浅、冰川损耗等,并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可是,最后不知具体什么原因,这个计划搁置了,但是这仍然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尽管他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此后仍然有许多国家有过这种念头。例如2010年,欧盟提议从纽芬兰拖拉冰川到缺水的加那利群岛。而在2017年,阿联酋富豪阿卜杜勒斥巨资重启搬运冰川的征程。

只能说 有钱就是任性。

6

/“我”离去之后

当然,预防性的工作做的再多也无法将旱灾的损失降为零。旱灾后可能出现次生灾害,再加上有时作物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进而达到减轻损失的目的,因此灾后的管理同样重要。

受旱苗后期如遇涝灾,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要 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死亡。同时也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喷洒农药, 预防虫害。

受旱作物往往叶小,根弱,细胞老化,输导组织收缩,对养分吸收慢,利用率低。因此,要结合灌水增施速效肥料使其恢复到正常生长的状态。

当然,针对具体的作物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增加产量、减少损失。例如,如果给大豆喷施三碘苯甲酸则可增产4.5%-7.8%。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抗击旱灾经验的丰富以及 国际合作的加强,旱灾不再那么可怕。

只是,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给这一切都带来了不确定性,极端天气的增加成为一种趋势。而我们能做的则是携起手来,落实节能减排,提高防旱意识,做好迎接旱灾的准备,尽最大努力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为 可持续发展注入定力。 综合自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蒲公英探索之旅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admin生活常识


相关阅读

数码知识
涂装设备

补土上色(补土颜色区别)

浏览量(176)2023-01-06 17:56:43
谈谈美食

南江辣椒(江西 辣椒)

浏览量(76)2023-01-07 20:22:16
汽车知识
汽车知识

捷豹价格表(捷豹价格表报价及图片)

浏览量(67)2023-01-08 17:23:49